西方绘画史上,印象派以进一步解放色彩著称。自莫奈开始,色彩不再是从属于素描的形体结构,而成为光与色的独立探索。莫奈自由快速的笔触与鲜明的色彩,记录下光影的瞬间状态,让后世者为之惊叹画面之富有变化和动态感。
这一次,纪录片《寻访大师》走进莫奈等改变世界的大师级人物,去访问他们遗落在当下的蛛丝马迹,去追寻他们改变时间的瞬间。以寻传奇故事发生地,访大师心灵深处的旅程为线索,《寻访大师》走进莫奈、雨果、肖邦、顾拜旦等大师,用国际化全球视野、跨文化叙事策略、中外语境对话性构建,来完成一次灵魂的对谈、情感的共振、文明的唤醒。
寻,是为了找到历史的蛛丝马迹,在过往与时代之间找到交融点;访,是多视角交互,是为了用交叉结构再次构建大师的生命图景。《寻访大师》以深沉向跨越时间长河、仍对人类影响深远的大师致以敬意,也希望以寻访之姿发掘独属于这个时代的积极思考与深刻回应。
群像纪录:板块叙事下的内容串联
拆解叙事策略,《寻访大师》对群像式人物进行彻底的艺术化编排。人物的差异性显而易见,12位大师来自文学、艺术、科学等多个领域,玛丽·居里对科学边界的无尽探索、勒·柯西布耶对现代建筑的深远影响截然不同,他们各自代表着法国文化的多面性。这看出《寻访大师》的野心,它要以“切片”方式再现法国文化的“多棱镜”侧面。
典型性则是群像纪录的又一要义。如克劳德·莫奈,虽不是印象派的创始人,却是让印象派从小众走向主流的关键人物,正因莫奈将毕生心血倾注于印象主义,引领走出画室、在户外当场完成作品的艺术潮流,这才让为色彩运用带来新的突破;如柯西布耶则是20世纪最著名的建筑大师,有“现代建筑的旗手”“功能主义之父”等众多美誉,走近其内心对于了解现代主义建筑意义重大。